擬中選結果顯示,四級純鈦種植體產品系統最低價548元,最高1855元;鈦合金種植體產最低價599元,最高價1343元。
從這次中選企業的降價幅度看,歐美品牌幅度最大,近乎“腰斬”。瑞士品牌喜客四級純鈦中選價相比于此前醫療機構有效采購低價下降了61%,登士柏、士卓曼、諾貝爾的四級鈦降幅均超45%。鈦合金產品系統中,降價幅度最高的是以色列品牌科特斯,從1450元降至750元,直降近5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選的多家韓系、國產品牌降價幅度有限。醫療機構此前需求量最大的韓系品牌奧齒泰、登騰四級鈦分別降17%、20%。此次四級鈦A組最低價630元由國產廠家常州百康特報出,與此前相比降了近15%。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品牌在集采前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壓價,進一步降價空間較小。
一位民營口腔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集采前后歐美系種植體與韓系及國產品牌間的價格差從幾千元縮至1000元,未來醫生和患者綜合考慮種植風險后,可能會更傾向選擇歐美系產品,有利于這些產品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近一年來,國家開展的種植牙價格治理成為口腔行業最為關注的事。自2022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將種植牙納入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范圍起,到9月國家醫保局明確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不高于4500元,再到此次種植體產品系統集采降價,種植牙價格歷經一年政策調控后最高價將徹底告別萬元。
以三甲公立醫院種植一顆士卓曼四級純鈦種植牙為例,支付價格約可低至7355元{4500(醫療服務)+1855(種植體產品系統)+1000(牙冠)}。
此前,國家醫保局曾通告,相當數量的民眾反饋意見認為,種植牙的手術價格和耗材費用總體應控制在一萬元以內。隨著本次集采落地,該價格目標已然實現。
本次口腔種植體系統集中帶量采購周期為 3 年。首年采購需求量分別為249.5萬套和37.5萬套。
多家企業棄標
“元旦后幾乎每天都在商議投什么價格,從1500改到1300,再改到1200,直到昨天下午6點才確定了現在的申報價。”一位中選的國產廠家負責人李輝(化名)對經濟觀察報說,今天全程高度緊張,其申報價是國產廠家中的最高價,僅低于同競價單元擬中選最高價幾十元,十分驚險。
盡管順利中標,但中標價僅比目前估算的出廠價高100多元,未來實際成本費用或許更高,利潤相當微薄。李輝表示,此次竭力低價中選,主要是為此后企業融資做準備,如果此次未入圍,未來融資和發展都將非常艱難。
“中標意味著暫時有事可做,不用馬上另謀生路,至于賺不賺錢走一步看一步。”他還發現,此次多家企業投標價格高于集采聯盟設定的門檻價,或為主動棄標。
根據規則,要實現中選,企業需經過入圍、報價排名兩道關卡。在企業申報前,每款產品的入圍價已經由集采聯盟給定,企業申報價格需低于該價格方能入圍。
經濟觀察報梳理發現,德國貝格等7家企業的四級純鈦產品、士卓曼等3家企業的鈦合金產品報價均高于入圍價。德國貝格四級鈦入圍價1539元,現場報價高出了500多元。
李輝分析,這些企業大多為境外品牌,國內代理商在價格上沒有話語權,申報價格完全由境外廠家決定,如果廠家認為集采聯盟給定的入圍價無法獲得利潤,就會放棄競標。
近30萬套需求量被重新分配
此次種植牙集采與此前心臟支架、骨科關節集采規則相似,根據醫療機構采購量需求、企業供應能力等條件,分成A、B兩個競價單元分別競價。醫療機構累計采購需求量前90%所涵蓋的企業,同時能滿足所有聯盟地區全部地市采購需求的,進入A組,其余進入B組。
此后根據申報價格分別確定A組、B組的擬中選企業,各組擬中選企業又再分為甲類、乙類兩級。不同的中選級別決定了企業能分配到的協議采購量。
在四級鈦產品系統中,A組常州百康特、韓國世諾康、韓國紐白特3家企業成功入選甲類前三名,則其與醫療機構簽訂的采購需求量將是機構此前申報量的100%。例如,相關文件顯示,醫療機構申報的常州百康特需求量為50489套,則該份額將全部劃歸百康特所有。同時,申報其他產品的醫療機構在未被滿足需求時也可以采購百康特。
乙類中選產品系統僅能分配醫療機構采購需求量的75%。例如,醫療機構申報的諾貝爾四級鈦需求量為171866套,則諾貝爾僅能獲得128900套的協議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2號)》規定,醫療機構報量但未中選產品系統采購需求量的90%以及中選產品系統的待分配量共同組成剩余量,由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分配給中選產品系統。
據經濟觀察報統計,本次醫療機構申報采購需求但未中選產品的總量約11萬套左右,中選產品待分配量超18萬套。
對于這些量,醫療機構既可繼續選擇此前申報的中選產品,也可以選擇甲類產品,或者選擇比醫療機構申請中選的產品價格更低的中選產品。以一家申報諾貝爾四級鈦的醫院為例,其在簽訂協議的75%用量外,剩余25%仍可繼續選購諾貝爾。
業內人士因此分析,該協議采購量分配規則對于入圍企業而言,并不會導致市場份額下降,即使其中選級別為乙類。李輝說,“這次集采最重要是看是否中選,至于具體中選甲類、乙類,甚至是在A組還是在B組,對實際市場量的改變影響較小。”
醫療機構總體種植量將上升
“隨著醫療服務價格與種植體價格下調,將讓更多老百姓種得起牙,未來種植牙數量將呈現更快增長。”前述民營醫療機構負責人說。
國家醫保局也曾撰文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但同時群眾對種植牙費用負擔重等問題反映強烈。有60%的反饋意見支持對種植牙開展專項治理,其中有群眾留言“希望盡快集采,想等降價后再去種牙”。
一位寧波種植牙醫生向經濟觀察報介紹,在寧波試點種植牙價格改革后,其所在機構迎來了更多追求普惠價格的種植牙患者。
也有行業人士對于未來行業發展存有憂慮。一位資深種植牙醫生說,“當價格降至非常低時,未來種植體相關新品的研發是否會受到影響?另外,是否會打擊種植醫生和醫療機構的積極性?這些問題仍有待長期觀察。”
該醫生同時建議,在種植牙領域,也可借鑒歐美市場化機制,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的方式進行支付,例如在美國,購買牙科保險后,個人僅需支付50%左右。這種方式既不占用基本醫保額度,也有利于行業更健康發展。
對于將種植牙納入保險問題,此前有過多次討論。2022年10月,國家醫保局回應稱,當前固定義齒、活動義齒等基礎缺牙修復治療不屬于醫保基金支付的范圍,相較于固定義齒、活動義齒等,種植牙屬于更高層次的醫療需求,將其納入醫保報銷既不符合“保基本”定位,也不符合公平性、合理性和待遇清單相關要求。
不過,近期也有部分地方開始嘗試將種植項目納入醫保支付。2023年1月1日起,內蒙古將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涵蓋種植體植入、種植牙冠修復置入、口腔內植骨等22個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
在商業保險上,國家醫保局曾表示,將研究探索將牙科項目納入商業保險支付范圍的可行路徑。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加強與牙科耗材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合作,研究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口腔類專科保險項目。不過據了解,目前相關業務進展較為緩慢,除個別保險公司參投的口腔集團外,行業內普遍未推行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