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受侵害
在13歲以前,女孩晴晴(化名)活潑開朗。雖然經歷了父母離異的家庭變故,但跟隨母親生活的晴晴,樂觀、向上。
由于忙于生計,無暇顧及晴晴,母親將剛上初中的女兒托付給熟人“李爺爺”李某照顧,讓女兒在李某家吃午飯、睡午覺。令人沒想到的是,看似善良的李某竟然將黑手伸向了晴晴,在明知晴晴未滿14周歲的情況,多次對她實施性侵害。
事后,懵懂無知的晴晴沒有及時將受到侵害的事情告知母親。直至晴晴的身體漸漸“發胖”,才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發現女兒竟懷孕了。
2022年6月9日,晴晴在母親的陪同下向公安機關報案。當日,萬柏林區檢察院派員提前介入。
檢察官發現,受到侵害的晴晴亟需手術治療,但家庭經濟較為困難,母親智力四級殘疾,僅靠繼父一人打工養家。高昂的醫藥費,成為擺在晴晴一家面前的難題。
多元救助解困境
為了讓晴晴及時得到救治,萬柏林區檢察院向區未保委匯報,推動緊急召開個案會商,促推“六大保護”(即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保護)協同發力。
會議上,檢察官詳細介紹案件情況及晴晴面臨的困境,促推成員單位達成一致,對晴晴開展立體化多元救助幫扶。其中,民政局緊急為晴晴一家啟動臨時救助;衛健體局協調醫院辦理就醫手續;婦聯為晴晴提供心理輔導和家庭治療;公、檢、法機關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司法局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同時,社區、街道加強家庭定期走訪,提供關愛服務;后期如有需要,教育局將幫助晴晴辦理轉學相關事宜……各部門各盡其責,幫助晴晴穩定基本生活,改善身心狀況,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很快,晴晴接受了手術,在大家的關心下,身體狀況持續好轉。
支持起訴索賠償
事發后,晴晴的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本活潑開朗的她開始自我封閉,還產生了厭學情緒。
“孩子的身體、心理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刑事懲罰無法使晴晴的心理得到撫慰,她完全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在審查起訴階段,承辦檢察官結合晴晴的具體情況,引導母女提起索要精神損害賠償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同時,考慮到晴晴系未成年人,家庭困難,該院對李某提起公訴的同時,依法支持晴晴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向法院送達了《支持起訴書》并出庭支持起訴、發表意見,請法院綜合考慮精神損害賠償確定的基本原則、被告人行為的過錯程度、危害結果、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等予以判決。
最終,法院經審理判處李某有期徒刑8年4個月,一次性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
與此同時,萬柏林區檢察院還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幫助晴晴申請到5000元司法救助金,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心理治療,早日恢復身心健康。
助力返校送溫暖
孩子的身體恢復健康了嗎?心理狀況怎么樣?能否走出陰霾回歸正常生活?辦案過程中,檢察官時刻關注著晴晴,多次到家走訪,詢問了解她的學習生活及家庭情況。
新學期如期而至。這名經受侵害的少女能否正?;貧w學校,又一次牽動著檢察干警的心。臨近開學時,檢察官再次走進晴晴家。
“你們看,孩子這段時間好多了,開朗了不少……”晴晴的母親拿出手機,將晴晴發布的自拍小視頻給檢察官看。視頻中,晴晴又露出了笑容。
“祝愿你沐陽而生,向陽花開!”見到晴晴,檢察官拿出為她準備的新書包、文具盒等學習用品,鼓勵她平復心情,快樂成長。
記者 劉友旺 通訊員 馮文婧 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