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海關發布”微信公眾號
經實驗室鑒定,這些寄生蟲為帽狀坦夸線蟲、中華鐮尾線蟲、夸拉冷線蟲、鯉帶巾線蟲、Raphidascaris chirocentri(暫無中文名稱)共5種。
海關提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寄遞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名錄》規定,未經過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審批許可,上述物品不得攜帶入境。
海關總署回復人民網網友:守護國門安全 跑出通關“加速度”
海關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在筑牢國門安全立體屏障的同時,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貨物通關效率。
去年,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對全國海關積極建言獻策,包括外來物種入侵、進一步提高節假日貨物通關效率等方面。
對此,海關總署對人民網網友關切做出積極回應,在回復中表示,將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嚴防“異寵”等外來物種入侵,積極鞏固壓縮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工作成效。
鱷雀鱔、福壽螺、紅火蟻……近年來,外來入侵物種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引發熱議。
領導留言板截圖。
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依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我國海關嚴格管理外來物種,獲得群眾支持。海關在截獲外來物種時會發布相關新聞進行科普,以普及外來物種的分類及危害性等。希望進一步提高外來物種科普的準確性,增加對物種性質特征及危害等多方面內容描述,幫助群眾更好識別和防范。”
海關總署回復表示,近年來,海關先后組織開展“國門綠盾”行動和“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嚴格口岸檢查,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嚴防“異寵”等外來物種入侵,并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不斷提升全民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意識。下一步,海關將持續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從信息素材收集整理撰寫審核把關等方面加強對截獲物種生物學分類特征、習性、分布、危害等描述和核對,進一步加強新聞科普的準確性;同時持續結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和科普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自覺保護國門生物安全的意識。
當前,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進口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外國不少中小企業通過進博會、消博會等平臺或其他渠道進入中國市場,搭上中國這趟發展快車,在滿足中國消費者高品質需求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為中國消費市場提供更多優質商品。
?。ㄖ袊】稻W綜合“海關發布”微信公眾號、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