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文禮)6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推出《中國廣告業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廣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國廣告業發展指數(以下簡稱“指數”)為119.0點,同比增長9.1%,呈現出5個特點。一是廣告業規模快速提升,產業活力不斷釋放。2023年,全國廣告業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廣告業務收入13120.7億元,同比增長17.5%。廣告市場規模占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繼續穩居世界第二。廣告產業集聚區格局有效助力廣告產業集約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二是廣告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產業數字化創新升級穩步推進。數字廣告增長迅速,互聯網廣告業務在各類媒體業務總量中占比近八成,成為拉動廣告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廣告領域的應用不斷加強,革新傳統廣告生產、投放、互動、監管模式。三是政策供給不斷加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廣告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推進,“三品一械”廣告審查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廣告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廣告云課堂”等平臺為中小微廣告企業提供優質培訓資源,廣告產業數字化轉型能力不斷提高。四是廣告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充分彰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廣告業塑造品牌、促進消費,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公益廣告內容不斷創新,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搭臺、公眾參與的公益廣告發展新格局。五是廣告市場秩序持續向好,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優化。廣告導向監管不斷強化,重點領域監管成效顯著;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智慧監管快速發展,廣告監管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虛假違法廣告案件4.76萬件,罰沒4.66億元,有力維護廣告市場秩序。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廣告業增長強勁,市場信心持續回升。一季度,857戶頭部企事業單位共實現廣告業務收入2740.6億元,同比增長13.6%。
市場監管總局廣告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發布指數旨在建立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價值評價機制,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為經營主體提供方向指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權威信息,從而引導廣告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據介紹,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區域間產業發展合作機制、上下游毗鄰省市和城市群規劃對接機制等,推動加強廣告業跨區域合作,行業交流活動日益頻繁,有效推動區域間的融合發展。2023年,互聯網廣告發布業務在各類媒體發布業務總量中占比近八成,且近年來持續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基于此,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履行指導廣告業發展職責,大力推動廣告業數字化轉型,優化產業創新環境。2023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建設的廣告領域人才培訓平臺“廣告云課堂”上線,截至目前共計完成培訓3.1萬學時,受到學員廣泛好評,在西部地區尤其受歡迎。
此外,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進一步加大廣告監管執法力度,完善廣告監管規則,切實維護廣告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斷完善廣告監管規則,制定出臺《廣告絕對化用語執法指南》,為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廣告絕對化用語監管執法提供指引,依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牽頭開展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開展的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共辦結行政處罰案件6494件,罰沒1.6億元;組織開展互聯網廣告領域治理工作,全國市場監管系統2023年共查辦各類互聯網虛假違法廣告案件22524件,罰沒1.8億元,有力有效凈化了互聯網廣告市場環境;依法嚴查“神醫神藥”違法廣告行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2023年共查處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等涉及“神醫神藥”違法廣告8985件,罰沒1.1億元,對違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