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旨在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解決企業融資“急難愁盼”問題,搭建對接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的宣講推介,推動各類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直通基層、直達企業,切實增強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獲得感。
產業發展,激發金融新需求
21日活動現場,各類金融支持政策介紹、產品宣講、產業課堂……“滿滿干貨”的活動安排,讓與會的集成電路企業有了更直接、更近距離的了解,“知、懂、用、享”各項惠企政策、金融產品。
華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是南京市浦口區的一家集成電路企業。在公司車間內,精密的封裝測試設備正忙碌地運轉著,機器臂精準地抓取著微小的芯片元件,工程師們正通過屏幕實時監控著生產過程,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
“2023年產值達到29億元,2024年規劃產值至少增加30%以上,著重新客戶導入、新產品研發,以及核心技術攻關。”該公司副總經理諸玉平說,今年3月,南京工廠二期項目正式成立,總投資100億元,目的是打造先進封測基地,進一步提升華天科技在高端先進封裝領域的競爭力,推動公司在南京的發展邁上新臺階。預計2028年完成全部建設,產品將廣泛應用于存儲、射頻、算力、自動駕駛等領域,達產后預計企業將實現年產值60億元。
芯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專注為集成電路提供穩定而高效的基板解決方案。在其車間內,自動化設備精確地切割、層壓和鉆孔,運載機器人穿梭快速而準確地完成物資的搬運工作……
這僅僅是浦口集成電路企業快速發展的縮影。南京市浦口區區長王國平介紹,集成電路產業是南京浦口區的主導產業之一,現已經形成了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2023年,全區納入市集成電路產業統計庫的企業61家,營收229.64億元,同比增長35.7%。2024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項目24個,總投資374.42億元,其中當年計劃投資39.93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27.31億元。
集成電路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僅為浦口區帶來了經濟上的飛躍,也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此同時,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0日,在南京市鼓樓區,一場針對擬上市企業的專題培訓會議氣氛熱烈。據悉,鼓樓區搶抓南京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機遇,不斷推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強化與省聯合征信、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創投機構等開展跨領域、多層次的深度合作,圍繞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加強“投、貸、債、保”全方位聯動服務。類似活動在全省范圍內持續開展,將金融惠企政策真正送到企業身邊。
省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常務副書記、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鞏海濱說,作為首批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近兩年來南京搶抓機遇、大膽探索,構建完善專業組織體系、多元產品體系、特色服務體系,有效激發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動能,“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初步形成。
一站式平臺,強化精準服務
近年來,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老問題,江蘇不斷發揮財政引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普惠金融實施力度,強化金融服務的精準性。
2019年,我省依托“江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啟動實施“一網通”工程,構建覆蓋信貸、保險、融資擔保、租賃、轉貸、創業投資、上市培育等環節的綜合服務網絡體系。
據介紹,該平臺是由江蘇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牽頭建設,江蘇省聯合征信有限公司全面承擔技術支持和日常管理,集“政策歸集、金融服務、征信服務”為一體的“超市型”金融服務平臺。
目前,全省政策性金融產品主要通過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投放,包括“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鄉村振興”專板,以及“蘇農貸”“蘇服貸”等一系列政銀合作產品。
“平臺上的產品非常多,可以滿足不同的企業融資需求。”江蘇省聯合征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推介時說,例如“科技創新企業貼息貸”,專門為首次貸款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創新型領軍企業設計,單戶貸款額度最高可達2000萬元,貼息1%。再比如,省財政廳推出了專為小微企業設計的“小微貸”,可以“見貸即保”,企業不需要支付任何擔保費,也不需要提供反擔保,大大降低了融資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采用“母子平臺、雙層架構”模式,省級層面建立“母平臺”,13個設區市建立“子平臺”,縣(市、區)接入所在設區市的“子平臺”,提供“一鍵式”實現融資供需對接的服務。金融機構作為“賣家”,將服務和融資產品在“網店”發布,中小微企業作為“買家”,可以直接選購融資服務,也可發布個性化融資需求供銀行“搶單”。
截至2024年6月22日,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已入駐金融機構463家,上線各類金融產品3399個,累計幫助了39.72萬戶企業解決4.31萬億元融資。近年來,因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對信用類貸款需求日益增高,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不斷加強服務支持,幫助13萬戶企業達成9396.3億元信用貸款授信。
送金融上門,與用戶面對面
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江蘇金融總量繼續較快增長,著力穩總量、優結構、降成本,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2萬億元,居全國第一。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3%,比年初增長10.9%;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1%;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6%,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4.1個百分點。
在激烈的競爭面前,金融機構也在不斷調整方向。21日活動現場,農業銀行南京分行和江蘇銀行均帶來了其科技金融服務方案。
2023年8月,農業銀行總行在南京成立了科創企業金融事業部。“事業部建立了專有體系,整合營銷流程人員,采取專屬模式測算授信額度,推出專屬產品等體系,更精準服務科技企業。”農業銀行南京分行有關人士說。
據悉,這套評價體系與傳統放貸授信模式不同。在這套體系中,突出對企業股東力、融資力、產業力、企業力、創新力、穩定力的“六力”評價,目前已經為超百家科技企業“量身定測”了授信額度。一家主營衛星配套電子元件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于多種原因連續兩年虧損,按傳統授信模式測算為負數,而通過新的評價體系,則成功獲得了1.5億元的貸款。
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從本月起,江蘇省委金融辦將聯合13個設區市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深入高新區、經開區、科技園、工業園、涉農企業集聚區等各類園區,組織開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場”活動,旨在通過深入一線宣講、搭建對接平臺,推動金融政策和服務直達企業,讓中小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幫助。
據悉,今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場”全年活動超過60場,覆蓋13個設區市,通過走基層、下園區,從大力推進綠色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以政策性產品推進普惠金融、積極推廣公益性養老金融產品等方面,搭建政、金、企三方合作橋梁,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速資金流向全省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江蘇經營主體獲得更加精準高效金融支持。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鞏海濱說,希望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環境,加強金融監管政策與產業、區域等政策協同配合,創新工作舉措,在推動產業與金融“雙向奔赴”上出更多實招。希望各類金融機構主動對接需求,深入基層推廣政策性產品和特色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更多“接地氣”的金融服務。同時,他也希望企業能夠抓住政策機遇,積極爭取支持,全面深入了解各項惠企金融政策,根據自身發展特點申請相應產品,借力金融“活水”實現茁壯成長。
一系列精心組織的活動,將致力于打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需求有效對接,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寫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