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沙門氏菌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提示
時間:2025-03-31 08:29 來源:中山市場監管微信號
近期,隨著氣溫逐步回升,雨水增多,各類細菌繁殖旺盛,國內因沙門氏菌導致食物中毒事件屢有發生。為提高廣大市民對沙門氏菌的認識,預防沙門氏菌感染,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風險提示如下。


01
什么是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陰性腸道致病菌,屬于腸桿菌科,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寄生在人類、飛禽類等哺乳動物體內。沙門氏菌是引起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發病人數最高的致病菌之一,一般隨著帶菌者糞便排出,通過污染水源、食物和手等,被人經口攝入導致感染而產生急性腸胃炎等臨床癥狀。
02
沙門氏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未煮熟的肉類:禽類、豬肉、牛肉等可能在加工過程中被動物腸道內的沙門氏菌污染,未徹底加熱使細菌存活而引發的感染。
生雞蛋或蛋制品:雞蛋外殼可能沾染沙門氏菌,或在蛋內形成污染,未經充分加熱食用后極易導致感染。
未經滅菌的乳制品:生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未經過有效殺菌,可能會攜帶細菌食用后會引起感染。
②接觸傳播。
接觸可能攜帶沙門氏菌的感染者或家禽等,未洗手便進食而引起感染。
③食品處理不當。
食物制作過程中交叉污染感染了細菌,又沒有煮熟煮透,人食用后就有可能引發沙門氏菌中毒。
03
感染沙門氏菌主要癥狀
感染沙門氏菌后主要的臨床癥狀以急性胃腸炎型為主,通常在攝入被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6~72小時出現急性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病程持續3~7天,輕癥可自愈。但在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嚴重的會出現昏迷、抽搐、休克的情況,甚至危及生命。
04
如何預防沙門氏菌感染
①注意食物生熟分開。
使用專用刀具和砧板處理生肉,避免接觸熟食或即食食品,防止交叉感染。
②避免高風險食物。
不食用生雞蛋、生肉、未滅菌乳制品等高風險食物。
③注意飲食衛生。
定期清潔廚房臺面、水槽等高頻接觸區域,避免細菌滋生;不吃病死畜禽的肉及內臟;在接觸過病死畜禽肉、生雞蛋等存在帶致病菌風險較大的物品時,及時將雙手洗凈,防止交叉感染,避免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后入口。
④及時就醫。
如有身體不適,出現例如發熱、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時,應盡快就醫,告知醫生飲食史,以便快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