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山片區也有CBD小格網街區
一排排高矮錯雜的樓房臨湖而立,華山及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是整個片區的核心。華山片區規劃以最新倡導的新城市主義為理念,采取類似濟南CBD小格網街區式路網布局,增加交通疏導能力和人性化使用能力。
據濱河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后的華山生態濕地公園約6.25平方公里,相當于6個大明湖公園規模,并與小清河、大明湖、護城河、趵突泉等水系聯通,構建泉城旅游線路,重現“齊煙九點”“鵲華煙雨”,還搭起了從濟西濕地到白云湖濕地系統框架。
目前,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試驗段已完成,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一期工程550畝園林綠化,形成一期初步景觀效果,力爭明年9月左右形成公園的整體景觀效果。
根據規劃,濕地公園園林綠化分兩期實施,一期東起試驗段西邊界,逆時針方向延伸至還鄉店路,總占地面積約1577畝,主要定位為城市水岸區和華山濕地區。一期融合場地及區域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特性,創造獨具特色的景觀,通過優化綠地、島嶼及岸線打造,整體呈現“南曠北奧、重湖疊巘”的山水空間關系,強化華山“水中仙山”的意境。
TOD交通疊加軌交綠色出行模式
華山片區將采用TOD交通模式為先導。在濟南中央商務區規劃和新東站規劃中,也屢次提到TOD交通模式,很多人不解,什么是TOD模式?
據介紹,這種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開發,規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簡單說,就是在道路建設上倡導公共交通出行,抑制小汽車出行。華山片區將大量使用公共交通體系比如公交、軌交、BRT等,建設與外圍環境的連接,將通過規劃城市主次干路與二環東路、化纖廠路、奧體中路等外圍城市道路相接,與主城區其他區域形成便捷的交通聯系。
根據濟南軌交發展規劃,兩條軌道交通線路將通過片區附近,其中一條為M4線,另一條還未確定。根據規劃,M4線將設華山、華山東路站。
目前,片區內已有41條道路得到批復命名,環華山湖道路命名為光華大道,鵲華大道連接濟青高速零點立交、華山立交以方便出行。CBD作為濟南未來的新城市中心,除了軌道交通,奧體中路、奧體西路將北延直通華山湖景區,使兩大區域連成一體;片區還將規劃開元北路、黃電大街、電建路與外部溝通。
配套齊全實現“15分鐘”生活圈
新倡導的“15分鐘生活圈”在華山片區將完全實現,除了先進的交通體系,華山片區將結合片區規劃人口規模,按片區、居住區—居住小區的級別分別配置學校、醫院以及包含社區文化、體育、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社區公共設施,以滿足片區居民生活需求。呈現“一園四區”的總體布局。
未來片區規劃人口15萬人,將建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所初中、4所小學、9所幼兒園,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上學。
目前,華山片區已完成拆遷量達99.9%。村民安置區的區域優勢明顯,從家中就能看到華山湖,計劃2017年12月底完成安置一區一期和安置二區兩個地塊的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