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GEB全球首家區域研究中心落戶泰州中國醫藥城5年多來,與區內20多家企業和研發機構建立合作,成為當地企業和產品“出海”的橋梁。去年,該中心促成瑞科生物與津巴布韋國家生物技術管理局合作,將中國醫藥城的疫苗技術和產品輸出到非洲大陸。
近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聚焦建強大健康產業第一高地,加快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全力以赴釋放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泰州市市長萬聞華表示,作為全市大健康產業核心陣地,泰州醫藥高新區要著眼長遠推進科技創新,向新而行加快打造創新矩陣,向高攀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高端科創平臺所提供的創新土壤,讓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研發出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泰州市副市長,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港區委書記葉冬華介紹,中國醫藥城建成“1+22”公共服務平臺體系、設置“1+4+3”聯合工作模式,構建覆蓋生物醫藥產業“基礎研發、臨床試驗、審評審批、中試及生產、銷售流通、企業上市”全生命周期專業化服務體系,為企業(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北大醫學部泰州創新中心、南醫大泰州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實質化運營,長三角國創中心布局的生物醫藥領域唯一技術創新中心——長三角醫學先進技術創新中心即將落地,科創平臺對產業創新發展的支撐力不斷增強。
6月12日,中慧生物2024—2025流感季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慧爾康欣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生物制品批簽發證明》,尚屬國內獨家。這家2015年落戶中國醫藥城的企業,和大多數疫苗企業一樣,孵化自中國醫藥城疫苗工程中心。“中心具備生物制品研發、中試生產、臨床評價、檢驗檢測等功能,主要承擔加速疫苗關鍵技術工程化、疫苗科研成果產業化任務。”該中心主任彭福中介紹,疫苗產業技術要求高、投資風險大、回報周期長,該中心可以為創業團隊提供場地、技術等“一站式”支持服務。
回顧近20年建設發展,這里始終尊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律,優先建設支撐產業擴張的重大科技平臺載體,走出一條“創新空間培育孵化、工業標房中試放大、科研成果有效轉化”新路徑。今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城企業在新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共獲批13張藥品注冊證,其中創新藥注冊證3張;獲批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62張,其中創新型三類器械注冊證1張。
原創靶點的發現是我國生物醫藥創新的一大短板。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曾表示,復旦“泰州隊列”瞄準這一痛點堵點,以PB級數據為樣本,尋找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興棟介紹,“泰州隊列”已被納入國家精準醫學計劃,是國家百萬人群隊列計劃、中國人群多組學參比數據庫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名副其實的健康研究“國家隊”。“‘泰州隊列’已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藍圖上的重要坐標點之一,研究院將全力以赴把‘泰州隊列’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基座,引領打造全球疾病防控、精準醫學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創新策源地,為大健康產業發展貢獻力量。”陳興棟說。
如何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再造一個面向未來的中國醫藥城?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高港區區長丁志強給出的答案是——平臺生態的全面升級打造。泰州生命健康實驗室由此應運而生,將聚焦基礎研究、市場應用,致力成為醫藥與醫療領域的鏈核支撐體系,為創新藥研發、早期診斷、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開辟新賽道、賦予新動能,打造成為全球慢病防控和精準醫學科技發展的創新策源地。今年,中國醫藥城還將重點打造藥物非臨床評價中心(GLP)、藥物臨床試驗(GCP)、P3實驗室等核心技術平臺,加快整合提升現有公共技術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全面構建覆蓋醫藥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讓創新成果加快轉化,催化其形成新質生產力。
記者 趙曉勇
通訊員 王衛軍 劉昊宇 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