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撬動大發展,“亞洲第一花市”持續釋放浪漫
發稿時間:2024-08-21 12:35:00 作者:尹希寧 李文慧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見習記者 李文慧
“有空來我們玫瑰晉寧做客,最不缺的就是玫瑰。”這是花農楊濤添加微信好友時的常用語。
說是花農,斗南花卉市場的工作人員都尊稱他一聲“楊總”。20年前,楊濤子承父業,在云南昆明市晉寧區種玫瑰。
8月20日下午,記者參加“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時來到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那會兒楊濤剛剛往市場運了2000扎玫瑰,這些玫瑰從采摘到送達僅需1小時。
8月20日,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一派繁忙。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以前想都不敢想,只能在電視、網絡上看一看,荷蘭這花怎么種,設施設備怎么那么好,好像5年時間都沒到,我自己就用上了。”楊濤介紹,相較以前父親種植玫瑰的設施、方法,如今的種植方式有了“質”的優化,無土栽培技術的引進,提升了玫瑰的產量、品質,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大幅度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也減少了人工投入,4名種植工人就可覆蓋20畝花田的全部工作。現在,楊濤每天在斗南花卉市場售出的玫瑰可達14萬枝。
在斗南花卉市場里,楊濤屬于元老級花農,見證了50米“斗南花街”的蛻變之路。相較而言,“張胖子百合郁金香店”老板張軍正謙虛道,“還不算元老,還有30來年的(花商)呢。”
張軍正說,自己在花卉市場經營了24年,主要售賣百合、洋水仙等高端花材,為北京地區供貨近20年。在重要的節日、節氣來臨前10天左右,便要籌備發往北京的花材。
每天早上5點多,張軍正就在市場等候花農運來的鮮花,及時根據客戶需求,挑選、打包發往全國,直到晚上12點才休息。每年,他都會引進一些新鮮花品種,充盈自己的“芬芳小鋪”。
記者了解到,目前,云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省份及東南亞國家的鮮切花均在斗南交易,在全國鮮切花的相對市場份額大于70%,并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引領全省乃至全國花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云南斗南花卉產業集團執行總裁錢崇峻介紹,目前斗南花卉交易市場不僅承接鮮切花產銷業務,還售賣加工花卉及鮮花衍生產物,例如永生花、仿真花、花卉精油等。
2001年,斗南從中國第一個村級花市成長為亞洲第一花市。如今,斗南已形成了以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拍賣中心等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的花卉產業集群,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額連續25年居全國第一,花卉交易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
距離斗南花卉市場約1公里處,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拍賣間里,數百位鮮花經紀人坐在交易席位上,緊盯實時滾動的電子交易鐘。
8月20日,云南昆明,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階梯拍賣間。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與印象中“一價更比一價高”的拍賣會不同,這里的拍賣價格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降低,鮮花經紀人需要憑借過往的拍賣經驗及時按下競拍按鈕,其中競價最高者可以收獲心儀的鮮花。
8月20日下午,鮮花經紀人謝保庭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里,就拍下了高原紅、粉紅雪山等5種花卉,總量超1000枝。
對花農和花商來說,高質量發展的幸福感是實實在在的。張軍正笑著說,在花卉市場不遠處,自己買了一套新房。而楊濤則靦腆地說,“現在冷藏車換了,還雇了駕駛員”。
8月20日,云南昆明,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外,工人往運輸車輛上裝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