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5-04-08 05:58: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美國政府4月2日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后,立即招致全球譴責。4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以“對等”為名行霸權之實,犧牲各國正當利益,服務一己之私,將“美國優先”凌駕于國際規則之上,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中方已經發布了《中國政府關于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表明了嚴正態度。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新聞1+1》關注:應對美國“關稅戰”,中國如何“強內功”?
美國關稅大棒下
中國如何幫助外貿企業減少影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張茉楠:現在我們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外部形勢。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中間品貿易大國,我們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當中。企業作為產供鏈重要一環,實際上也會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直接沖擊和間接沖擊。有很多企業既是進口資源的企業,又是出口的企業。對于這類企業,我覺得中國未來要在整個產供鏈體系方面,更大力度支持我們的中間品貿易,來降低中間品貿易的成本,為企業排憂解難。
另一方面,從中長期角度來講,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多邊、雙邊自貿體系,包括一些貿易協定,來更大力度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削減貿易壁壘和成本。比如已經推進的RCEP,相關企業包括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該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原產地規則和一系列貿易的優惠措施,來降低成本,來排除現在貿易壁壘的干擾,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除此之外,從政府的角度來講,也應該更大力度實施多元化的外貿戰略,特別是應該更大力度推進貿易網絡的建設。比如與更多國家去商簽多邊、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包括零關稅來降低貿易戰所帶來的沖擊。短期和長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的沖突和矛盾。
美國關稅大棒下
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是否會成為
中國外貿出口的新窗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張茉楠:從近些年的發展態勢來看,服務貿易,特別是數字貿易已經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新動能和引擎。比如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服務貿易平均增速達到6%,遠高于全球水平,特別是以知識密集型服務為代表的相關服務業,已經占到整體服務業的40%。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的轉型在加速,中國現在的數字貿易也成為新的增長動能和引擎。過去五年,中國的數字貿易幾乎翻了一番。現在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崛起,我們的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包括可數字化的服務,以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這些新增數字貿易的增長,也成為推動整體貿易的動能。特別是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對未來我們建設數字貿易強國提供了相應的根本遵循和戰略性指引。這些方面都為未來我們創造數字貿易更大的廣闊空間提供了戰略性規劃。
應對美國“關稅戰”
做大國內統一大市場和強勁內需市場是根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張茉楠: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的時代,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而開放的市場更為稀缺。美國之所以能夠揮舞關稅大棒,也恰恰就是利用他本土市場的規模和吸引力,能夠讓其他國家在對美的投資和貿易當中處于劣勢。而對中國來講,未來培育我們的統一大市場和更強勁增長的內需市場,是我們應對關稅戰和貿易保護的根本。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推進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我覺得在這些方面要更大力度去推進建設,讓我們的內需和市場資源煥發出更多活力,也能夠通過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吸引全球更高端的要素和資源。
應對美國“關稅戰”
我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擴內需
能發揮什么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張茉楠:其實全球經濟是一個整體,中國的內需也是其他國家的外需,中國通過我們推動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內需戰略,實際上也為全球經濟提供了更加穩定的增長動能和源泉。近兩年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擴大內需戰略,也作為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柱和關鍵動能。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正在推進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對于當下的吸引外資和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和資源,實際上高水平開放是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的。
未來我覺得中國更應該圍繞市場準入等方面,來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能讓中國的營商環境給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吸引力和未來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我覺得從中國角度來講,開放本身也是改革,改革也是開放。所以如何能夠在未來推進整體高水平開放的過程中,能加大我們的結構性改革,我覺得也會在我們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動能方面能夠發揮更關鍵的作用。